关于我们

质量为本、客户为根、勇于拼搏、务实创新

< 返回新闻公共列表

知乎“倒爷”反映了文字社区20年的起起落落

发布时间:2023-12-25 11:00:45

声明: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吴怼怼(ID:esnql520),作者:斯维奇,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在理解了什么道理之后,你的生活开始轻松起来?”

“什么是生命?顶级享受?”

“你最意想不到的收入是什么?”

这些高赞问答经过一批批的回答知乎「倒爷」截图发上小红书,零成本吸引流量,运行蓬勃发展。

一天几篇文章,这样经过测试的高质量内容总会被大数据发送给合适的受众,每分钟浏览量超过1000,拇指超过1000。

这种账号起号快,粉丝在第一次发布笔记后一两个月就能达到几千人,就像早年吃互联网红利补贴的营销号一样,用手指就能赚点小钱。

即使错过了最初的红利期,这个账户仍然可以通过转载相对垂直的内容来吸引特定的受众。剪几篇知乎高赞回答就能成为千上万粉丝的小koc,分享育儿经验的宝马博主,关注个人成长的学习博主。

图片

而且没有授权处理「倒爷」们应对的唯一问题,他们对自己的灰色地带一无所知,经常挂在个人主页上。「侵删」、「如有侵权联系删除」等等字眼,但良心也仅限于此。

「倒爷」为什么人们在小红书和微博上看到知乎的答案,实际上指向了一个问题?

站在长内容平台的肩膀上,内容碎片化平台。高质量的内容总是需要的,但很多人不是很多文字社区看了。

01

文字社区也有A岛,一个自由中立、弱社交、强讨论的匿名论坛。

A岛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出圈「动物园的规则很奇怪」,一个带有邪典气质的小众题材也是一个挑战性的谜题。从转发到哔哩哔哩、微博、朋友圈,再到知乎上几万字的全文逐字分析,很多人都是这样。第一第二次了解到A岛,也找到了各种方法使用这个页面还停留在web1.0时代的文字论坛。

图片

文字密密麻麻,UI极其简单,每个A岛用户都没有昵称,只有被称为「饼干」一串七位数的随机字符。

隐藏个人身份的A岛用户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肥肥」,他们是宅男,对二次元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感。超过一半的版块与ACG文化有关,分类繁多细致,包括Steamm、任天堂、自走棋、漫画、轻小说、东方project等。

图片

小圈子热情高,文化认同感强,表达欲望强。类似的聚集导致了和谐的社区氛围。此外,前台匿名系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诞生了一些高质量的内容。

小圈子出圈后无法承受曝光和流量,社区氛围的稀释,管理的混乱,或多或少让老用户失去了一些表达的欲望。后来管理层的工资和分红风暴,唯一运维人员的离开,更是雪上加霜,让它直接成为当代互联网遗迹,而当年有趣、高质量的帖子依然流传在市场上。

02

「天涯十大神贴」绝对也被称为互联网的特殊景观,仍有很多人记得。直到今年5月,天涯直播间筹集了300万网费,再次引发了一场怀旧而悲伤的讨论。

与A岛的二次元属性相比,与猫扑并称BBS双子星的天涯更加开放和多样化,其规模和影响力远远超过前者。

图片

200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不到8000万,天涯注册用户300万,日访问量约2000万。有网友形容2005年的生活是超级女声、周杰伦、QQ空间、魔兽世界、天涯社区。

天涯成为21世纪头十年中国网络热门话题的源泉,与其创立之初的社区氛围密不可分。

一开始是一群报人、作家、知识分子,有的有立场、有观点、有表达欲望资深作者在世界末日发帖,产生了强烈的集聚效应。这群人对社会问题有着高度的关注和强烈的责任感,使社会热点和新闻在这里诞生,在这里发酵,并进一步传播到整个社会问题。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天涯社区诞生了无数的社会热点。当地有人爆料,「公民记者」自发调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地方报纸介入,「关天茶社」、「天涯杂谈」作者进一步发表社会评论,央媒再次敲定。当时“全民话题,天涯制造”的说法相当流行,纸媒时代的记者选题也会从这里寻找灵感。

与此同时的「舞文弄墨」走出一批活跃的作家,从天下霸唱到明月,鬼话部分孕育了一批著名的IP,如鬼吹灯、盗墓笔记等。有的天涯老用户甚至分享了当年做文字工作的轶事,天涯ID在面试时报上直接入职。

后来有娱乐八卦部分,迎来了更多的用户。这里诞生了第一批有互联网流量意识的人。他们这么做超级女声幕后推手,将其中二人送到十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天涯社区开始走下坡路,因素很多。

一是娱乐八卦内容的泛滥导致高质量内容的稀释,让一批高质量的创作者离开。

当时,新兴的互联网平台花了很多钱来挖掘人们。首先,博客的兴起,韩寒和徐静蕾是标志性的博客作者。此外,虎嗅、36kr等更垂直的专业平台承担了许多创作者,文学创作者更接近出版商,加剧了世界末日的衰落。

图片

其次,用户数量迅速扩大后,社区氛围恶化,这绝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密切相关。

天涯早期实行社区自治,站方对论坛干预不多。论坛部分的管理层是版主<管理员<管理员的管理员,然后是公司的员工,有相当大的权力和能力直接管理的版主实际上是资深用户。

新用户没有学习部分的规则,老用户歧视不懂规则的新用户,新用户反过来体验了不好的社区氛围。此外,江湖上的老年人对挑战自己地位的新人有很多评论。明月的离开或多或少来自于这个原因。在谷歌投资后,天涯曾经招募了一些版主作为员工,但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用户管理仍然混乱。

最后是社区气质和氛围,但这也可能是文字社区的共同问题,这也使其商业路径特别需要细加斟酌。

高水平的用户创造高质量的内容,车站往往孕育出专业、中立、客观的氛围,用户对商业化有一种自然的拒绝。认为广告影响社区氛围和内容质量,用户讨厌它,所有者必须携带这个黑锅。早期,天涯大力打击广告,拒绝了许多发展方向,错过了中国互联网的每一个机会。虽然天涯是当时的第一流量,但实际实现能力差,总是为别人做婚纱。

另一个背景是,PC流量在2012年左右触底,使用手机上网成为主流。更娱乐的微博的出现也对天涯产生了影响。显然,天涯并不习惯跨越web1.0到web2.0时代的这一点。

03

经历了那个泡论坛,和人一起泡了一天。「掐架」「拍砖」,那些如火如荼地讨论社会问题的人,看着知乎,可能会有一些视觉感。而知乎这几年的困境,还有很多接近的地方。

但区别在于知乎活了下来。然而,虽然知乎还活着,但它经常被人们铭记。像雷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样,他在中年时总是让人们想起他在泰坦尼克号上的美丽外表。

似乎总会有人问:“今天,有多少人怀念过去的知乎?”

和天涯一样,以精英为起点的知乎也诞生了许多至今有影响力的社会讨论。

「内卷」一个词最初是社会学的概念。在知乎受访者的分享之后,它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粉丝。经过反复攻击,它不断完善概念及其应用。由于足够的思想碰撞,社会学词汇可以如此频繁地应用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分析,从而扩大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事实上,即使是从未见过知乎的人也生活在他们参与塑造的背景中,知乎的每一个答案都无意识地参与了公共话语系统的塑造。问题-回答-评论、长文本和公共领域的讨论是可能的。

但是,一个社区首先要保证自己还能活下去,需要盈利,开辟商业化道路,扩大收入。

知乎的选择似乎是从以个人回答专业回答为核心的内容基调,到以团队回答、付费故事、情感炒作和视频为导向的内容取向。随着知乎短篇故事内容的增长,该平台吸引了一批来自故事的用户。

有报道称,越来越多的会员选择为小说内容付费,这在知乎的收入中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收入上升的同时也是声誉的下降。在知乎上出现了大量的浪漫和酷的文章后,知乎不再是老用户群体眼中的知乎。

悲观的论点是,社区产品有一个不可逆转的生命周期。

从快速聚集核心受众产生高质量内容的社区增长期,到高质量内容不断打破圈子吸引外圈流量的社区流行期,再到建立体系规范的社区规范期,最后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核心用户流失的下降和结束期。

小而美的社区调性与坚定不移的商业化道路之间似乎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类似地,中国互联网上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叙述:在电脑时代,基本上是社会精英和高教育,他们在网络社区创造更高的内容质量,现在网民数十倍,14亿中国人几乎是网民,教育和质量水平不均衡,所以网络社区环境瘴气。

我们不能否认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群体快速扩张带来的复杂情况,也不需要抹去那个时代唱挽歌的记忆和悲伤,但这种叙事实际上导致了一种“平台无责任理论”。也就是说,平台变化的关键在于用户质量差,平台管理的责任被秘密剥离。

无为而治的宽度和管理使用户成为社区的所有者,实现了世界末日的繁荣过去。这一策略牺牲了企业管理的商业效率。创作者不再能够在过去的小圈子里发表意见,获得认同感和收益感,也不能在互联网红利期间分享他们最喜欢的平台的能力,自然地离开。

知乎迎合了所谓的时代潮流,拥抱了视频,表现出适应。盐的选择和LIVE试图从枯萎的阴影中拉出来,但它们无法恢复衰落,这让许多老年人感到寒冷。

事实上,这也是所有内容社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在保持社区基调的同时承载更多的流量?如何鼓励核心用户继续创建?如何避免头部用户对流量的垄断和对新人的挤压?分散的管理权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该平台如何盈利,以确保社区的存在?

04

早期BBS,虽然产品形式简单,但具有搜索、社交网络、媒体、社区、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然后,互联网产品逐渐细分用户的需求,取代BBS的特定部分,给用户带来更方便、更好的体验,但也敲响了古典BBS的丧钟。但在剥离了这些功能后,垂直BBS将再次突出其专业性。

从全球BBS的图景来看,文字社区的情况并没有那么悲惨。许多专业和垂直的BBS论坛仍然具有强大的活力。游戏动画社区,如saraba1st,魔兽世界的玩家社区,如艾泽拉斯国家地理,包罗万象的Reddit和Quora,仍然为需要文字的人提供安慰,为流行文化元素提供材料。

综上所述,文字社区的最终结果不会也不应该被图片和视频社区所取代,因为公共领域的讨论总是对人类有意义的,比如雅典卫城赤脚辩护的回应。


/template/Home/Zkeys/PC/Sta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