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质量为本、客户为根、勇于拼搏、务实创新

< 返回新闻公共列表

看似达芬奇转世,其实“人工智能附体”,“人工智能三杰”给创作者带来了什么启示?

发布时间:2024-03-07 22:33:30

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头号AI玩家(ID:AIGCplayer),作者:Bamboo,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AI绘画伪装原创绘画博主,翻车。

事件的主角之一是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曾bobi”。2月21日,他和他的两位校友创作了一幅油画,灵感来源于最近流行的“黄龙江学校都有蓝牙”热梗,元素丰富,视觉效果震撼,视频全网赞超百万。

图片

图源:抖音账号“曾bobi”

就在网友还在惊叹三位创作者的想象力的时候,这幅画漏洞百出,疑似AI生成,就连手指的数量也画成了7根,这是人工智能绘图中常见的错误,画板的尺寸也与拼接缝隙和成品不一致。

图片

抖音账号“韦俊恺”图源

2月24日,“曾bobi”发布视频回应承认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我没有如实标明。

然而,网民们并没有购买这份道歉声明。他们被送到“曾bobi”、“燕峰吴”和“棋隆马,蹄朝西”(以下简称吴衍峰和马棋隆)“人工智能三杰”、“国美AI三子”等待讽刺的称号,挑出三个人创作更多的“黑料”,很多原创商业作品都被怀疑借助“AI”生成。

人工智能和原创性的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除了吃瓜之外,我们还在思考人工智能正在打破原创的界限,如何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创作?当涉及到作品的商业实现时,涉及到哪些问题和风险?

达芬奇再世?

被“AI附身”的绘画博主翻车

“你有这么高速的机械进入中国,记得我小时候给出的原则。”

“他是五代同堂旗下的子孙”

“黄龙江一派都戴蓝牙”

这些前言与后语不匹配的话不久前就流行起来了"已读乱回文学"。本来只是一个与AI无关的热梗,直到“曾bobi”发了一段以“如果美院人看黄龙江上都有蓝牙”为主题的视频。

图片

图源:抖音账号“曾bobi”

在这段不到一分钟的视频中,三位创作者以看似不合逻辑的文字为灵感,三下五除二地绘制图案、起草、涂层和着色。在一套简单整洁的操作下,一幅油画出现在观众面前。

截至发稿前,视频全网“曾bobi”抖音和小红书账号的粉丝数量超过30万,获得了100多万次赞誉。

图片

图源:抖音账号“曾bobi”

很快,整个事情急转直下。视频中几位画家一个个展示的作品细节,成了砸自己的“实锤”。

曾是2022年央美造型专业人士的绘画博主韦俊恺第一名字。2月23日,他发布了一段视频,指出了使用人工智能的五个证据:

一是手脚造型AI图痕迹明显,手指数量为7个,是人工智能绘制的常见错误;

二是画画时画板没有固定,摆拍痕迹明显;

三是绘画过程前后无关,并怀疑在打印图上添加颜料;

四是成品木板拼接与最初不一致;

五是时间线不合理,根据视频IP地址的变化,实际绘图过程只有5天左右。

图片

抖音账号“韦俊恺”图源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段“实锤”视频获得了20万赞,转发了9万多次。有网友认为这幅画的“AI味”很重,很多艺术从业者也提出了质疑。

艺术博主“王大光工作室”在视频中表示,这更像是复制一部现有的作品,“就像别人炒一盘韭菜炒鸡蛋一样,你用韭菜切两次,最后你说这道菜是你炒的。”

他还说,这幅画通常至少需要8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即使是普通画家也不能在一年内画得这么好,“这只是伦勃朗和达芬奇的附身。”

这三位创作者并非达芬奇转世,而是“人工智能附身”。

2月24日,“曾bobi”发布视频回应说:“我在视频创作中使用了人工智能,没有如实标记,甚至使用了“我们媒体”的表达技巧,让每个人都认为它是手绘的。”

曾bobi,赞1269

他还分享了用人工智能创作的步骤。由于这幅画的大小太大,他们选择局部叠加。首先,他们将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喂入Midjourney,使用Surf指令垫,然后输入关键字“世界”和“地狱”分别生成两张图片,并将其拼合成背景;

图片

小红书评论区“峰衍吴”已被删除

公开资料显示,小红书吴衍峰只卖了一幅版画近50万元,其小红书店已售出5500多件作品。若按作品均价200元计算,其销售额达100万元。

图片

对此,“吴衍峰”在其小红书账号评论区表示,店内发行的十二星座系列和龙年版画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作品,未经任何人工智能协助。

值得注意的是,其多部有争议作品的商品链接已经存在全网下架。

图片

图源:小红书“山山唯落晖”

另一方面,有网友指出,马棋隆的作品涉嫌描述“龙IP艺术”的原图,而不是原创作品。

截至出版前,他没有对作品的原创性做出积极回应,而是在小红树上写道:“我在网上只卖了两部大作品,数量很少,收入不到一个月的工资。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找到它们。个人账户收入超过20元,现场弹钢琴收入。”

图片

图源:小红书账号“棋隆马,蹄朝西”

不能使用AI的画家可能会被淘汰,

人工智能创作需要注意什么?

作品争议尚未确定,但“AI三杰”已经敲响了警钟——即使人工智能浪潮滚滚向前,创作者也不能因为急功近利而失去原创底线。

tiktok粉丝超过253万的艺术博主发布了一段视频,称自己学习艺术的大学生最终与人工智能同流合污。与此同时,许多人画画和制作短视频。短视频创作者的身份不是借口。

“我们通常没有那么多作品可以发送,但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人使用人工智能来更新内容,所以使用人工智能是你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短视频创作者强迫你使用人工智能。”

事实上,技术一直是促进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参与艺术创作已成为当前的趋势。

7.6万抖音粉丝“梁进坚” “艺术考试大数据”是一名艺术讲师。他在视频中提到,早在134世纪,艺术家就会使用光学小孔成像的原理来制作大型壁画。艺术家使用人工智能和工具并不可耻,但误导观众是原创的,无下限的营销出名赚钱才是真正的耻辱。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表示,人工智能生成图片的版权存在很大争议。创作者在使用人工智能创作时,最重要的是善意使用和避免侵权,特别是不能生成非法、非法或损害他人人格的内容,也不能擅自使用人工智能来改编、删除和汇编他人的作品。

有些人用人工智能赚了很多钱,有些人没有及时拥抱新技术,被淘汰了。

“王大光工作室”在视频中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创作的看法,无论是人工智能放大、印刷和转移,人工智能生成只是一个开始,虽然人工智能会有错误,但这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迟早会解决,然后“聪明人踩时代红利,诚实的责任被淘汰”。


/template/Home/Zkeys/PC/Static